
柔性导电复合材料自身就有很不错的弹性和变形能力。当这些材料受到外力场(像力、热、光这些)作用的时候,基体就会发生形变,比如拉伸应变或者热膨胀等等情况。这时候,由导电填料形成的导电通路会因为基体的形变而被破坏或者重新组合,也就是说,材料的电学性能会随着外场的作用而改变,这样就会表现出像力敏、热敏和光敏这些特性。用柔性导电复合材料来当作传感材料,就可以做出对力、热和光等载荷能产生电阻或电磁响应的柔性传感器,传感器响应的大小和范围跟填充物是有关系的。这几年,柔性传感材料在人体皮肤、医用健康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都有应用的相关报道。关于柔性应变传感器(FSS)的制备材料、工艺以及性能,在很多研究中都有提到。灵敏度和拉伸性能是衡量柔性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基本指标。

古尔(Gul)他们利用 3D 打印技术,用石墨烯(Gr)填充热塑性聚氨酯(TPU)做出了电阻应变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能够测量的应变达到 100%,GF 值能够达到 80。达拉比(Darabi)等人用碳纳米管(CNT)作为电学传感材料做出的应变传感器,能测量的应变高达 530%,GF 值在 10 到 25 之间。除了基本的响应性能之外,耐久性也是评价传感器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传感器在长期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电阻滞后、双峰电阻响应以及灵敏度衰减这些现象。孙红玲等对聚丙烯酰胺 - 海藻酸钠(PAS)传感器在不同应变下的回滞曲线进行了对比,还施加了循环载荷来做测试。